齊力斷金

懂而相擁,惜而相愛

2010/04/24

送給妳,My Dear.

順子

整理了硬碟裡的大量資料
聽好多以前的音樂
微涼的夜晚
聲暖


放下雷光夏的愁

順子的聲音裡帶有想放又放不掉,在事過境遷後的灑脫卻逃不開回憶的召喚

在微涼的夜晚,捷運公車都已經停駛的深夜,自己一個人走在城市街頭看白天熱鬧入夜之後卻變的荒涼的百貨公司櫥窗

Dear Friend

作詞:姚謙/作曲:玉置浩二/編曲:涂惠元

跟夏天才告別 轉眼滿地落葉
遠遠的 白雲依舊無言
像我心裡感覺 還有增無減

跟去年說再見 轉眼又是冬天
才一年 看著世界變遷
有種滄海桑田 無常的感覺

Oh~Friend 我對你的想念
此刻特別強烈 我們如此遙遠

朋友孩子的臉 說著生命喜悅
如果說 我們依然相戀
說不定在眼前 是另外情節

Oh~Friend 我對你的想念 此刻特別強烈 這麼多年
Oh~Friend 我對你的想念 此刻特別強烈 如此遙遠

Friend~

2010/04/22

保加利亞之美聲




Vesselina Kasarova
偶然從電視裡的播放的歌劇玫瑰騎士裡認識了她
唱的真是好
非常的喜歡

2010/04/21

黑暗裡的戰爭

說推薦的書籍
我想邱妙津系列將是不會說出口的
有誰能夠不去抗拒黑暗的吸引,這樣的情緒和文字出現在只有二十出頭的她身上
被炙熱的愛和擎燃燒著的靈魂,最終以13年後的日記公諸於世,落下一個全面的結束

我的高中和大學時期
因為她誠實的文字和濃烈的情感,讓我全然忘記青春少年的寂寞和躁動
從他開始
我依循她閱讀過的日本文學到大學畢業
如果他的負面黑暗是強到讓你排拒,那麼就體驗不到她在文字裡的真實和誠懇
在嚴厲的檢視自身直到旋渦的形成,讓他必須用生命來停止的過程
驚嘆之餘
她的日記是黑暗的頂點
強而有力的暗黑物質對某部分的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誠實的讓人感到害怕????
這是二十幾歲的文字

相信我,誠實依舊會誠實下去,只是用另一種方式
用閱讀來哀悼
至此全部都結束
開始新的面貌繼續前行

曾經安穩的在她的文字下,抓著的是寂寞
現在平靜的在她的日記裡,釋放的是悲傷
這個抓和放的過程,在奔三的我
顯得很重要

我留了一格抽屜,這些都靜靜的躺在裡面
撕掉了les標籤

我不再牽起他人的手
他人也沒有義務伸出雙手
這個世界,本就殘酷,不要連生命都賠進去
人沒有終結自己的權利

但是愛已經這麼少了,為何自己還要選擇冰冷??
為何寒冬要進入暖暖的心??

鱷魚在蒙馬特的遺書之整個過程

如果她還活著,今時今日也該三十有八了。一個奔四的尋常拉拉,會有怎樣的尋常生活?或者,照著結婚——生子——離婚的程式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終於同心愛的女子苦盡甘來;或者,鬧中年危機,努力抵抗魚尾紋的同時混跡酒吧沙龍,專揀鮮靈靈的羔羊下手,修煉采陰補陰大法。

這些尋常的幸福或苦痛,這位姐姐全沒份。她的性子火一樣烈,鋼一樣脆;她一生一下來就向死亡衝刺而去;她有一個很美很佛教的名字,邱妙津。

妙津生於1969年,雙子座,臺灣彰化縣人。關於她的早年生活,我們知之甚少。其實翻遍網路,她的生平介紹也不過翻來覆去那幾句話。這種資訊的不充分,原 因大概多種,其一是她來人間這一遭確實光陰短暫,除了華麗的死亡謝幕,可大書特書的事不多;其二是,她的父母至親尚在人世,她愛過的女子大約也早開始相夫 教子的“正常生活”,現在考傳會給這些相關人造成困擾。不管怎麼說,死人總得為活人讓路!

還好,我們有她的文字。少年人作書,因著閱歷淺薄,總是把自己有限的經驗講了有講,更何況邱妙津是極端自我的作者。從她的文字推測,邱家二老是標準的中國 傳統式家長,保守,循規蹈矩,可為女兒做無限犧牲卻對她的靈魂從不瞭解。妙津應該有個姐姐,已婚。(似乎還有一個妹妹?)

看過她少年時代的一張照片,短髮濃眉大眼,下巴線條剛毅,有幾分憨憨可愛的笑容,竟是一個典型臺灣陽光男孩的look。她是天資聰穎的孩子,學業也一路順 順當當,高中就讀的北一女中是響噹噹的名校,之後考上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有條歪理說,考心理系的人,多半自己有心理問題),父母當是引為驕傲的。

表面上看來,妙妙的大學生活可謂豐富多彩。據說她法文賊厲害,大二就能看原版心理學著作。上課、寫作、混學生社團,加上她那帥帥皮囊,迷倒不少小女生,絕 對是個拉風的校園star。然而,她精神上一直翻江倒海,對同性愛有著強烈的負罪感與不認同,簡單來說就是自己過不了自己這一關。這種“一個人的戰爭”固 然痛苦不堪,可也催生不少好作品,比如《囚徒》獲得中央日報短篇小說文學獎,《寂寞的群眾》獲得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
1991年7月,妙 津大學畢業。她在一個名為“張老師輔導中心”的社會組織受訓一年,從事心理輔導。這份工作有義工性質,薪水沒幾兩銀子,好在她並不要攢錢供樓幹嘛的。之後 妙津跳槽到一家雜誌做記者,媒體人雖然累得要死,但收入不錯,眼界也開闊許多。她參加了一個電影速成班,學成之後功力大增,把自己的小說《鬼的狂歡》拍成 一部30分鐘的短片。

1994年,妙津決定去法國。此時,她已完成了兩件大事,一是徹底結束與大學時代女友的感情,二是把這段刻骨銘心連同大學生活的回憶一起,寫成長篇《鱷魚 手記》。妙津受日本作家影響極大,如村上春樹、太宰治和三島由紀夫(後兩個全是年紀輕輕就自殺死翹翹的),她在這本書裡,應用了村上一樣的超現實技法,以 “鱷魚”——偽裝混跡於人類中的生物——隱喻女同個體身份。小說開頭特牛叉,颱風之夜電廠爆炸,全市一片漆黑中,作者赤裸身體到陽臺上抽煙,期待看到不穿 衣服出現在其他陽臺上的人類,這境界,真灑脫到一個登峰造極。

小說中,妙津稱女友為水伶,校園之愛盲目而青澀,整個過程就是,你先折磨我、我再折磨你,你我互相折磨,結束。
偏偏造化弄人,巴黎 之行前兩個月,妙津遇見了另一個女人,在後來的書裡,她叫她絮。到法國之初,她在法國巴黎第八大學修臨床心理學,後轉入女性主義研究所,師從艾倫•西蘇 (Helene Cixous)。西蘇師太是狠角色,集女性主義者、精神分析師、小說家、劇作家于一身,思維敏銳,風采風流,理論文章都能寫的跟詩似的,妙津自然崇拜得要 死。留學生難免生活圈子狹窄,寂寞單調,好在妙津一直跟絮鴻雁傳書,兩人感情節節升溫。最後,絮終於答應到巴黎來,跟妙津一起生活。

在妙津,同居生活她看得重大,認為這是婚姻。兩人在巴黎蒙馬特區安家,還共同養了一個小寵物,妙津鄭重其事叫它“兔子”,意為“子女”,婚姻的結晶。

然而,在妙津死後朋友整理出版的《蒙馬特遺書》中,她稱這段為“黑暗的結婚時代”,兩人性格不合拍,絮對身體親密一直拒斥。還有就是,妙津一旦愛某人,就 再也看不見對方,她的愛欲如熔岩噴發,把自己圍在中間,那個被愛者反而隔絕在外。這就是為什麼,在遺書中,絮只有一個名字,卻幾乎沒有其他任何細節。她甚 至承認,經常打罵絮。

我們所知的是,幾個月後,絮提出回臺灣,妙津跟她回去,在臺北停留了一個月左右,又轉回巴黎繼續學業。毀滅性的決裂發生在某次通電話中,妙津發現了絮的背 叛。是怎樣的背叛,是跟了別的女人,還是搞上男人?妙津沒有提供任何資訊,她只記錄了自己的反應——在電話亭裡登時瘋掉,狠命砸話筒、捶玻璃,滿手是血, 直到員警來把她扭進局子裡。

這時她就要自戕,幸好大限未到,一個叫小詠的女子攔住了她。小詠是一個死黨,一直愛妙津卻不曾得到,此時在東京讀書,在國際長途裡百般勸、哭、求,妙津終 於答應暫且不尋短見,去東京“療傷”。東京之行確實愜意,妙津得到神一樣的伺候,借著小詠溫暖的愛與安慰的性,她似乎回復了元氣。

再回巴黎,妙津打算開始重新生活,立下滿滿大志,要在創作上有一番大作為。然而,不祥的預兆出現了,她的“兔子”生病死去。兩天兩夜的哀痛後,妙津把它小 小的屍體埋在公園裡。這之後,妙津生活裡還出現過其他女人,每一個似乎都有機會把她從死亡里拉回來,而每一個都失之交臂。

1995年6月26日,邱妙津在法國巴黎蒙馬特區的寓所中以利刃穿胸自盡,年僅26歲。
此時,她的《鱷魚手 記》已在臺灣出版,本來銷量平常。死訊傳來,文壇震驚,書遂被廣泛關注討論,獲得當年時報文學的推薦獎。後來發生的事情,更是歷史慣常上演的喜劇,她的名 氣扶搖直上,位列1997年“同志票選夢中情人”活動女性偶像榜首。甚至,她的《鱷魚手記》被奉為les文化聖經,書中主角的外號“拉子”直接成為臺灣女 同的群體命名。邱妙津的角色與耶穌基督重合,以肉身的死亡成就了精神的不朽。

只是,這份巨大的哀名,與那個在蒙馬特街頭長夜裡哭泣的女孩,有多大關係?

妙津所愛的三島有一篇名為《天人五衰》的小說,講一個靈魂墮入永劫輪回,每一次生命只有18年,永遠沒有完整的人生,但也永遠不必經歷歲月蹂躪、皺紋白髮、目昏耳聾,總在生命之蕾含苞欲放之際,猝然離去。比較而言,妙津是怒放過了,而且絢爛到極致。

如果這就是她要的美,她是幸福的。
轉貼
http://www.lalabar.com/news/ReadNews.asp?NewsID=1258

2010/04/20

摘自日記


1990. 8. 20 (P. 220-221)

……

我就是悲觀地覺得除了親人外,任何人包括愛人和朋友都是隨時要像塵埃一樣消失的。我告訴自己:(沒有任何人能占有別人,每個人都是自由的,甚至連親人也是各自有命運和痛苦的。)這個世界的結局就是這樣,人與人都只能有短暫的相遇,在這段相遇裡會發生什麼事就全看人如何把握,那是能力加上機運的問題,還有能不能很有彈性地看待與一個人的關係。如果可以與契合的人相遇了,卻不能珍惜所共有的時間,那就是自己放棄與人發生意義的權利。

……

無論愛或不愛一個特定的人,我必須維持自己生活系統的平衡和意義,不能為了任何人放棄自己的生活,所以如果我愛一個人用的是會危害生活的方式,寧可放棄愛這個人。


1990. 8. 31 (P. 224-225)

龍說:「要讓世界在你面前停止下來,不能任由自己的感覺麻木掉。」

……

佛洛姆說:「衝動著要去愛不是愛。」
990. 9. 15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令我覺得太沉重了。愛,要如此凝鍊、如此自制、如此堅忍,年紀愈大,世事懂得愈多後,愈明白愈是愛就愈是內斂、堅硬、分立、冰冷的,相反的外洩、柔弱、黏合、熱烈就容易將愛的愛量溢散掉。真愛的勇氣就在忍受諸般的無奈,愛而不能愛、愛而不被愛、愛而分離、愛而死亡。愛太沉重了,……要能不因愛人而自傷太難了。

關於對愛情的需要,真的不是隸屬於欲望和強占的範疇,如果是發源於此,那不是一種珍愛自己的愛情,是應該收斂起來的。愛情是在人能從其他的來源上填補自己的感性到80%,且能在給予對方中維持在這個水平不至匱乏。是一種對一個靈魂專注的培育,關懷、疼惜、餵哺它,而專注的前提是在培育中能產生美妙合諧的共鳴,然後獲得一塊專注的領土,得以受到安全的庇護和溫柔的愛撫。所謂偉大的愛情就是無論形體的分合,兩顆靈魂都能一直在這樣的關係裡。
以下皆引自:邱妙津,《邱妙津日記,1989-1991》(上)。台北:印刻,2007。

我已經下定決心要放棄永恆擁有美的潛在願望了,我去看海,哭著告訴自己:(我不可能永遠擁有一件美的東西,即使我再愛它,因為美之所以為美,就是因為美有其自然生命,如果我想永遠擁有它,就會扼殺了它的美。)所以占有欲是一種惡,老師也說是「存有」不能是「擁有」。我決定要放棄對我們愛情之美的執著了,我說分離的儀式對美是必然的,美不能被永恆保存,只有放棄美轉為善時才會流進永恆裡,所以「永恆」可以在「善」中獲得實現。……,畢竟關於「如何活下去」裡有絕大部分是完全相反的冷酷和醜陋的疆域,對於它們只有「善」才是親切、有意義的。一個哲學家說:「愛得愈深,悲憫也愈深,知道對方跟你一樣在受苦。」所以真正的愛情需要超乎熱情的「善」。

我也是個美的主體,我也需有自然的生命才會保持美,我也必須自由地去開展我自己,我們誰也不要做誰的奴隸,好嗎?第一步就是:把你「外在化」於我。

——1990.4.19,頁168-169。


除了「占有——被占有」的關係,除了相互贏取「忠誠」和「愛意」的麻醉外,我何嘗讓她真的站在與我平等對話的主體地位?如果不是互相對話的兩個生命主體關係,兩個人都沒辦法自由向前運轉的,如果是「看守——被看守」的關係,兩個人都要停滯下來互相看守。

最美的是:彼此都能自由地向前運轉,將寂寞和淒楚化為心中最深的一股沈默和溫柔,我和她曾性命相關的感動裊裊不絕。

相愛的方式雖然錯了,但卻反而把愛的沸點點燃起。

——1990.4.26,頁178。

13年,落下後在人間重生

賴香吟在序中寫道:「這些日記是她最大的財產,她的很多作品也都可以在日記裡找到雛形。」作品的深度與強度往往要求以作者靈魂與真實生活進行獻祭,愈是切膚的材料,產出的作品便愈豐、足、銳、麗,邱妙津的《鱷魚手記》與《蒙馬特遺書》更是分外自傳般充斥她的生活與精神產物,面對她心心念念掛記且身在其中的故事,主觀上她已在作品中體現絕對誠實,既無刻意隱瞞,日記便沒有什麼「祕辛」可以揭露;日記中她繼續扮演唯一的敘事單音,人們依舊聽不見L、K、F、妹妹、家人,正如聽不見水伶、絮、小詠乃至其他「目擊證人」對故事的詮釋,於是它甚至也不是對「故事」的進一步揭露。

透過日記,讀者所能看到無非是一個人在世界上這樣活過──紀錄人類一種存在形式。

學業、社團、文學圈,在她生活觸角所及每一雙眼神中看見艷羨與讚賞,並且渴望繼續被艷羨,社會價值觀於是格外滲入她吋吋肌膚;被藝術、學術感動,渴望那裏面體現的「真實」、「深刻」意義性。社會榮耀以及人文遺產的內蘊都對她產生巨大的召喚,她持續設定各式各樣計畫,努力規訓自己在人格與成果上都達致反省的結論。但她的兩種價值觀交互傾軋,體現在愛情這個她六年生命的核心命題,還分別成為「愛女人被社會中大多數人排斥(人們將停止羨慕、甚至不再認可她)」和「滿足內在全盤需要的純潔伊甸園永不可得」兩種磨難。

貫串這一切的,是她對誠實和意義性的信仰。藝術和思想遺產中巨大的美與能量感動她,使她渴望自身的靈魂與生活經歷也能體現這份強大的感動。為了追求真正的落實,她必須看見所有事件的發生、自身情緒的產生與消逝,同時動用她閱聽過的所有哲學、心理學、文學、電影、戲劇…材料,以賦予解釋,再進一步探討各方材料與實行上落差之處。慣於優秀便不熟悉面對錯誤,需要意義性便難以承受虛無,但為了誠實而進行的每次質疑,都震盪她的價值觀與世界圖像;莫大的熱烈與在意既是推動她往前的動力,又反過來構成她靈魂狼狽的泥淖。日記做為她朝自己對話的領地,細密地鋪陳構造她世界圖像的種種素材,也詳實呈現她實驗/實踐過程中,追求與掙扎的姿態---直到最後她仍然強迫自己去設想長遠的未來與計畫,仍然試圖在累下的挫折裡發現意義性、修正不足、重整追尋的步伐。死亡從來不是她的優先選擇,可是生命力會耗竭,她怎麼能不察覺自己「老化得非常厲害」?

所謂文學作品無非是在講人──書寫能力上,邱對文字虔誠、長期練習內化種種文字技巧而能將話講得精確有味,做為作品靈魂的「人的血肉」,則是邱妙津這六年生命轉折下精神地貌;即使拿掉邱妙津在台灣社會中的光環、悲劇、獵奇形象,僅僅將之視為一部作品,都還堪稱為質文並茂。

人對另外一個人的了解總是有極限的,何況僅以文字交會?出版日記、像讓邱妙津對人們說更大量的話,也許未必能讓人更正確地了解她,然而卸下《鱷魚手記》裡的孔雀圖騰、緩和《蒙馬特遺書》裡火山熔岩集中噴發式的情感,日記畢竟更貼近個人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原始樣貌;設若閱讀這套日記能帶來對邱妙津更全面性的認識,或安慰在任何一個面向上與她有相同荒涼艱辛的人,我想這兩冊書的價值,也就不只是一套精緻暢銷書那麼簡單了。

http://tw.myblog.yahoo.com/happyor/article?mid=386&prev=388&l=f&fid=8

no more,really.


"我想,有一部份,我們是相似的,所以我才能感受"...邱妙津

高中時期我確實是一頁頁的去消化那些強大的負面能量
從閱讀裡這些能量卻讓存在且巨大的孤寂感全然消失,陪我走過了最艱困的愛情沙漠
因為有了「蒙馬特遺書」,在我被感情折騰到瀕臨心神耗弱的時候,從他的文字裡面得到解脫,並且也學會平衡的方法。 就是,書寫。
第一本手記的出現和C持續的百封信件
這麼多年過去,此時看到了日記,還沒看我就已經心情激動。又是面對自己的開始。
她的文字在那個時期把我抓住,現在,相隔13年,她的日記出版,卻是放開我的時候了

生活在此刻
我已無淚可流

怎可打擾別人的生活
所有新舊帳
都在今年以莫名其妙的方式
無預警的清算起來

開始沉默

2010/04/19

何真真-Drops in Summer Time

逆女片尾曲
http://mymedia.yam.com/m/155085

am morgen

verliebte ich mich wieder,
mal wieder in dich,
küsste dir Lider
und lächelte schlicht.

von
fog of crows (M.R.)
---------------------------------------
sony mdr xd200
sony mdrv150
二隻耳機
這種組合好像不錯